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

文創產業的發展






有這麼一個故事,一個企業家坐在咖啡館中和合夥人喝著咖啡,他看著路上許多行色匆匆的人們:「看看這些人,他們整日的勞碌奔走,就是為了賺取一份薪水,來付他們的帳單,我們應該多生產一些他們想要的東西,好讓他們購買。」這段話相當程度的描寫了現代商業社會中人們的束縛,而為什麼人們能忍受這樣的不自由?因為有「消費」的自由撫慰了人們的...焦慮。但是單純商品的消費漸漸讓人們感到空虛,當人們已經衣食無缺,能夠填補生活空缺的是什麼?


在文創產業,我們希望可以創造出夢想、幸福、和體驗,而這一切最終歸於美的追求。美的事物是協調的,讓你感到愉悅舒適的,但更重要的是美的事物是否有深度,能提供人們更多的生活哲學和反省,它是否隱含一種主張,可以為人們生活的焦慮給出一種答案或慰藉。看看設計人Max在【極地之光】這書中對文創發展的歸納:
設計的水平
不是指能畫出多完美的3D構圖,不是指能將繪圖軟體操作的多快多棒;而是對社會與人群有多深刻的了解,對生活與文化有多細緻的感受。這,是美學的感受。
品牌的高度
不是指能想出多好的標語、圖騰,不是指能將公關活動辦得多麼盛大;而是對品牌得精神意念思考得有多透徹,所訴說的故事有多細緻,對消費者所傳達的價值訊息有多動人完整。這,也是美學的塑造與傳遞。
人文的深度
不是指對消費族群的統計與描繪,不是指攀引東方文化浮相;人文深度,如同夏鑄九教授所說的,在於深刻的反省能力,在於知曉我們從哪來,知曉我們是什麼,又要往哪去。這,又回到美學的反省。
國際的視野
國際視野不是指托福分數的高低,不是出國人數多寡,更不是指國際設計賽的得獎數;國際視野,指的是能否知曉外頭世界的發展,能否清楚知道外界如何觀看我們,從而已適當的方法,以他人能明白的語言,勇敢與世界溝通。
其實一切的文創發展,都要植根於美學的厚土,而喜多俊之說「一切的創意都來自於生活」,生活所接觸的一切,決定了你的美學感受。在此指的並不是讓生活中充斥許多精品、美術品,而是要過有感覺的生活!
那麼,我們提供的東西,能夠為人們指出焦慮的答案嗎?或是,回到自己身上,你會覺得「生活好豐富」嗎?如果我們自己也不懂生活的感覺在哪裡,你要如何說服消費者接受你的答案。
所以,文創產業的根在於生活的探索。